作者:黑眼圈奶爸Dr.徐嘉賢醫師
前言
「惱公,好開薰喔!我們下個月就要出國二度蜜月了,而且還是小XX第一次坐灰機耶!收拾行李的事情就拜託你了!愛夫❤️」
「蝦咪?偶都收拾好啦!就尿布、衣服、奶瓶而已呀!頂多就帶個巧貓布偶吧!啊!偶的iPad 差典忘了,對對對!」
「ipad你個頭啦! 上次在候診時你沒有偷聽到奶爸Dr.説話嗎?帶小孩出遠門要注意的地方呀!」
「偶是不做偷聽別輪衛教這種事der!」(昂首)
「岳不群,你道貌岸然夠了哦!明明就是低頭打Candy沒在聽, 總之就是你出發前有得忙了!」
每次到了假期佳節要出國前,門診就會有很多來開準備外出旅遊常備藥的家長,奶爸Dr. 一邊打病歷,一邊羨慕的,一同神遊至日本的表叄道、澳洲的outback、香港的西洋菜街、北歐的奧斯陸⋯⋯直到護士K頭才回到人間和診間,繼續恨的牙癢癢的跟父母叮嚀:帶著孩子出國旅遊,可不能只有帶日用品尿布、衣服、奶粉而已喔!還要去查一下當地正在流行些什麼疾病?還要翻一下健兒手冊中疫苗接種紀錄,有沒有要補強或遺漏施打的?最後才是準備一下兒童常用藥。
大部分細心的父母都會備常用藥,比較少還會想到流行病和甚至疫苗的接種事情。出國旅遊時,發生什麼醫療狀況要怎樣處理?醫師很難在短時間內,能夠把父母教會如何判斷、處理,父母們大部分就要在國外自強了。首要目標當然是尋求當地醫療協助,但是如果人生地不熟、荒山野嶺、雞同鴨講的話,若至少父母們有基本自救能力或是萬全準備,則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困擾產生,往往要注意的地方比想像中的多唷。所以黑眼圈奶爸Dr.龜毛又雞婆地,替父母及孩子們準備行前的醫療須知的功課。
狀況處理和常備藥
在出國旅遊時最怕遇到孩子什麼狀況?發燒?嘔吐?還是帶不夠日幣?還是排隊美食公休?XDDD 讓奶爸Dr.教您如何因應孩子各種醫療可能的狀況。而「準備常用藥」這項是算簡單的,只要向醫師表明「出國備藥」,醫師大都會替你設想。但是自己總是要了解一下手上有什麼武器,才能知道什麼狀況下,要掏出什麼傢伙。
而孩子應該服用的劑量,請開立處方的兒科專科醫師標記清楚,父母也得紀錄下來或是寫在瓶身上。因為黑眼圈奶爸Dr. 認為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,對藥物代謝反應不一,所以劑量最好還是由最了解孩子體質的兒科醫師註記,會比較洽當。
(一)發燒:
「明明上一秒還跑來跑去,誰知道額頭一摸,才驚覺孩子發燒了!」
這樣的說法,奶爸每天看診時至少都會遇到一篇。平常在家遇到發燒已經很頭大了,可況是若在出國時遇到,更是手足無措。發燒的原因有千百種,要一一介紹及鑑別診斷,可能看完了文章也該從國外回程了。所以這段文章的用意是主要教父母初步退燒,以爭取時間,找當地醫師協助進一步處理,奶爸Dr.不是教你掩蓋症狀、放著不管、繼續shopping 哦!
發燒的定義:
- 耳溫>38’C
- 肛溫>38’C
- 口腔溫度>37.8’C
- 腋下>37.2’C
- 額頭>38’C
處理方法:
發燒處理原則:要不要退燒、什麼時候退燒、發燒的好處和壞處⋯是一門學問、也是一門藝術。換句話說:我們今天不談這些問題,因為在國外孩子發燒已經燒到發抖了,哪有時間可以給你羅丹石象般地慢慢沉思?
黑眼圈奶爸Dr. 教父母快速判斷是否要用退燒的原則Get:
- 精神差
- 高燒不退、反覆發燒
- 明顯合併其他症狀,或
- 有熱痙癴的病史者;
- 物理降溫無效者
換句話說,如果精神好,只是37.2、37.6夯夯的、沒有任何症狀,喝水休息後就流汗降溫了,那就不必太積極退燒,可以先密切觀察。
以上所描述的是大原則,父母仍需視個別孩子的狀況而定。
發燒處理懶人包影片
止痛退燒藥(口服、肛門栓劑)
退燒藥是最不能忘記、也是最重要的藥物。不是只有發燒才能吃退燒藥,其實頭痛和肌肉拉傷疼痛都可以服用退燒止痛藥。(例:買太多戰利品,為了下個月帳單頭痛,或是提太多藥妝,拉傷二頭肌都可以使用⋯嘻嘻)
常見的種類包括:
- 安佳熱Acetaminophen: 俗稱普拿疼類, 紅色;清澈的那瓶
- 易普芬ibuprofen:紅色、或是紫色;混濁的。
- 肛門退燒塞劑Voren supp:記得放在冰箱,避免溶化。
- 退燒粉包:成份各家醫院不一。
劑量請洽開立處方的兒科醫師
(二)過敏
過敏症狀包括:眼睛癢、流鼻水、咳嗽、氣喘、喉嚨癢、皮膚癢過敏出現疹子等症狀(若錢在咬、皮在癢、心癢癢想出國血拼大開殺戒,則不在此列)。另外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對食物的急性過敏血管性水腫,症狀包括皮膚癢、眼睛嘴唇腫大,嚴重則呼吸道水腫、呼吸困難,甚至致命。
抗過敏流鼻水藥物
不要小看這個抗過敏流鼻水藥物,「嘖!止流鼻水的而已,不用帶了。」有時候他可是能救命的!怎麼說呢?如果在國外吃飯或是碰到花粉過敏,突然全身性尋痲疹、呼吸困難時,若身上有抗過敏流鼻水藥物,則可以救一命。這可不是危言聳聽,奶爸Dr.就有一個患者有親身體驗: 一位媽媽她帶孩子去大陸,在香港轉機時吃一份海鮮意大利麵(含有帶殼海鮮),一個半小時後,急性過敏反應出現:皮膚紅疹合併呼吸道阻塞,要上飛機了怎麼辦?機場醫生又下班了。幸好身上有一瓶小孩的希敏利敏藥水(cypromine), 喝下去後,過一個小時後漸漸緩解。所以除了可以止鼻水外,千萬不能小看抗過敏藥物的用處。
常見的類型包括:
- 希敏利敏(cypromine)
- 鹽酸苯海拉明 Diphenhydramine (neovena)
- 驅特異 Cetirizine
- 樂雷塔定 Loratadine
劑量請洽開立處方的兒科醫師
(三)嘔吐腹瀉
嘔吐腹瀉的原因可能是急性腸胃炎、食物中毒等。老祖宗俗稱水土不服,在西方也有一個醫學名詞:Traveler’s diarrhea 旅行者腹瀉。最好的預防方法包括多洗手、只吃煮熟的食物和少吃貝殼類海鮮。(隱約聽到哀嚎聲⋯)
下面影片:輪狀病毒
處理方法:
止吐藥
為什麼有些醫生開立的不是止吐口服藥,而開止吐肛門塞劑呢?因為已經是既然嘔吐了,藥物就可能無法從腸胃道上段吸收了,所以利用肛門充沛的血管來快速吸收,達到止吐的效果。
常見的類型包括:
- 多普利杜 Domperidone (motilium)
- 腹朗寧 Primperan (metoclopramide)
- 摩舒胃清 Mosapride
劑量請洽開立處方的兒科醫師
止瀉藥
止瀉藥也是相當重要,出門在外,最怕水土不服。尤其是帶孩子出門,副食品吃什麼也是很頭痛的問題。如果孩子大一點,許多家長乾脆讓小孩跟著父母吃一樣的食物,所以止瀉藥就很重要。(什麼?你打算帶著大同電鍋去意大利十天,煮當地的risotto 給寶寶吃? 黑眼圈奶爸Dr.給你拍拍手)
下面影片:諾羅病毒
常見的類型包括:
- 高克痢 Kaopectin
- 舒腹達 Smecta
- 克瀉寧 KBT
劑量請洽開立處方的兒科醫師
腸胃炎飲食原則懶人包影片:
(四)暈車
兒童前庭功能發育未成熟,所以孩子容易造成暈車。一般在六歲後前庭發育比較完整後,則比較少暈車的狀況。
預防暈車方法:
- 看遠方的東西,看綠色物體,不要目光放在車內(如書本,平板電腦)
- 保持通風
- 分散注意力
暈車藥:
黑眼圈奶爸Dr.和其他兒科專科醫師一樣,不建議兒童使用scopolamine 東莨菪鹼,因為曾有病例報告兒童出現神經性抗膽鹼症候群 central anticholinergic syndrome (CAS),症狀包括:幻覺、大小便失禁。美國FDA核准了另外一種比較溫和的兒童使用暈車藥(Dimenhydrinate),可以在2歲以上的兒童使用。但是也是同樣小心按醫師的指示下使用,不宜過量。
常見的類型包括:
- Dimenhydrinate (Dramamine) :2歲以上。行前一小時前服用(參考資料:美國FDA)
劑量請洽開立處方的兒科醫師
(五)脫水
如果腸胃炎、腸病毒、中暑造成孩子脫水,人又在國外,怎麼辦?如果已經是嚴重脫水,那麼不用多説,請盡快就醫打點滴。
脫水的症狀包括:心跳偏快、尿量少、嘴唇乾、眼涙少、前囟門凹䧟、皮膚質地改變、精神欠佳等。看起來有點複雜對不對?
奶爸Dr.要教父母最簡單、最快速的「尿量」觀察脫水現象:
- 尿尿次數少
- 尿布乾
- 尿濃縮成深黃色
- 會說「我想要喝水」或是「我口喝了」(能夠自己表達)
處理方法:
口服液體補充法oral rehydration therapy ORT: 可用於能進食的孩子,例如急性腸胃炎造成的下瀉。一般的運動飲料的離子成份,不太適合脫水的補充。建議醫療使用的口服液體補充。
點滴靜脈注射:如果嚴重脫水、嘔吐、無法進食,則請直接帶孩子去醫院,打點滴了。
日用品篇:
防曬乳
- 化學類:化學類防曬產品的成分,oxybenzone氧苯酮,octinoxate 肉桂酸辛酯副作用包括:過敏,干擾發育,子宮內膜異位,胎兒低體重。所以普遍現已接受度較低。
- 物理型(礦物類):物理型又稱礦物型,安全性較化學型高。其中又分為ZnO 氧化鋅及TiO2 二氧化鈦。現為主流防曬乳類型, 但要注意⋯「噴霧式」的物理性防曬品,因用奈米分子,吸入呼吸道,可能會有肺部傷害的疑慮(尤其是TiO2 二氧化鈦)。所以建議用乳液「塗抹型」的。
懶人包影片
防曬系數SPF=Sunburn protection factor
- SPF x 20= Y 分鐘
- 例:SPF30: 30×20=600分鐘
上面的例子算出SPF30號稱能保護600分鐘,但是其實每二到三小時就要重複塗抹。
「要提早多久要擦防曬呢?」答案是:出門前半小時就要開始擦。
另一個常常會被問到的問題「可同時用防蚊液與防曬乳嗎?」答案是:建議以先擦防曬,再擦防蚊為原則
如使用「個別單獨」的防蚊液及防曬,應以:先擦防曬,再防蚊。因為防曬的塗抹範圍會比較大。防蚊範圍比較小(臉部不應使用)
如果是「2合一」的防蚊加防曬,則不建議使用!因為防曬係數不同,需要重覆一直塗沫,易使防蚊成份過量!
中暑的預防
如果要去比較熱或是有可能曬太陽的地方,要注意預防中暑兒童比成人更容易中暑
中暑➡️ #熱衰竭➡️ #橫紋肌溶解症➡️死亡!
㊙️#如何預防?㊙️#中暑有什麼症狀?㊙️#如何緊急處理🆘?
塗了防曬乳液不等於防中暑唷😯
防蚊液
茲卡病毒、登革熱、日本腦炎、瘧疾以及最近在安哥拉傳出災情的黃熱病,都是以蚊子叮咬為媒介的傳染病。所以你說要不要防蚊呢?
防蚊液懶人包影片
市面上販售的防蚊產品很多:防蚊液、防蚊貼片、防蚊凝膠、防蚊手環甚至防蚊App。奶爸Dr. 把成份歸納為4大類:
- 1)DEET敵避
- 2)Picaridin 避卡吶叮
- 3)精油類及
- 4)其他。
其中精油類產品因為有著天然的加持,現為台灣市場的大宗。建議大家還是要看清楚標示,因為不同的成份,有不同的用法和禁忌。
兒童防蚊液使用大原則:
- 不能擦臉(就算標示可以,也不建議)
- 不能塗在傷口上
- 不能讓孩童自己塗抺
- 盡量只塗在衣服上, 或是露出來的皮膚上(注意:除草菊精類不能塗在皮膚上!)
- 注意標示,勿過量使用
- 回到室內清洗乾淨皮膚及衣服
詳細防蚊液兒童須知請看奶爸Dr.的另一篇文章:兒童防蚊液注意事項
消毒洗手液
出國在外最怕小孩東摸西摸
白X子,病X崩,黃X盾,X水,看到父母都頭暈腦脹
#消毒洗手液這麼多種,#怎麼選?#有差嗎?#抗菌效果一樣嗎?#手都可以噴嗎?#那一種最好?
市面上太多款式,奶爸Dr.歸類成大約4-5類來分析。
出發前,可以先上疾管局CDC網站查詢一下當地正在流行些什麼美食和必買商品(誤),是查詢流行些什麼疾病啦!還要對照一下孩子的兒童健兒手冊,看一下什麼疫苗忘了打或是需要補強的。
↘️自費疫苗有哪些?
↘️流感疫苗的迷思
↘️常見的疫苗疑問
流感疫苗下集
痲疹
- 流行區域:日本、中國大陸、美國、加拿大及巴西等美洲國家
- 接種時程:公費,合併在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
- 第一劑:出生滿 12 個月; 第二劑:滿5歲至入國小前
日本腦炎
- 流行區域:中國、日本、台灣、泰國北部、印度北部
- 接種時程:公費,目前政府提供出生滿15個月的幼兒應接受2劑疫苗注射,其間相隔2週,隔年再接種第3劑,自102年起,滿5歲以上之兒童需於國小入學前完成第4劑疫苗接種。
流感
- 流行區域:全球性
- 接種時程:部分公費,每年十月一日開始施打
A型肝炎
- 流行區域:非洲、南美洲、中國大陸、東南亞及南亞地區
- 接種時程:自費,出生滿12個月接種第一劑,間隔6個月接種第二劑
輪狀病毒
- 流行區域:全球性
- 接種時程:自費,目前有兩劑型及三劑型。
- 兩劑型Rotarix:第一劑可於出生後6個星期服用,最遲應於16個星期大前服用,第二劑於第一劑服用後至少隔4星期,且第二劑最晚需於寶寶6個月內服用。
- 三劑型Rotateq:二個月大口服第一劑,最遲應於12個星期大前服用,之後每隔2個月服用第二、第三劑,且第三劑最晚需於寶寶8個月內服用。
黃熱病
- 流行區域:非洲(安哥拉)、南美洲
- 接種時程:自費,為年滿9個月後可接種,約7-10日後產生抗體。但是很少醫院有這種疫苗
流行性腦脊髓膜炎(腦膜炎雙球菌Meningococcal)
- 流行區域:撒哈拉沙漠以南橫跨非洲中部
- 接種時程:自費,2~55歲者採單劑接種(0.5 ml),9個月以上未滿2歲的嬰幼兒則需接種2劑,2劑間隔至少3個月
小兒麻痺病毒
- 流行區域:全球性
- 接種時程:公費,合併在5合一疫苗中(2個月、4個月、6個月及18個月)
總結:
出門旅遊要玩得盡興又安心,就是要花點心思做足功課。所以下次門診時,奶爸Dr.聽到你說要出國備藥時,眼睛發亮的問父母:「請問您要去哪裡呀?」,是在考慮該地區最近有沒有甚麼特別的疫情,不是在肖想有沒有什麼伴手禮要託你帶唷!
請繼續追蹤奶爸Dr., 會持續提供實用的健康育兒知識唷!
黑眼圈奶爸Dr. 粉絲頁: http://www.facebook.com/drblackeye
參考資料:
美國兒科醫學會
台灣CDC
美國CDC
國際世界衛生組織WHO
美國FD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