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童成長誤很大

對於兒童的發展階段,發現很多父母或長輩有一些誤解跟迷思,奶爸Dr.整理了一個表格

#不會爬起直接站或走路:請看我的直播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688343734647868/videos/996936210455284/

不會講話不會理人,要小心是否是語言發展遲緩或者自閉症的前兆,請看影片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drblackeye/videos/851520645014118/

在孩子剛出生到一歲之前,體重跟身高會成長的很快,但是過了一歲之後,速度就會變慢,這是一個正常現象。一歲到兩歲之間,成長大概只有2公斤左右,但是身高卻不一樣了,很多父母都會發現,這個時期的孩子怎麼會變瘦?其實是身高長的比例大於體重增加的比例,所以父母不要太擔心

六到八個月的小孩子,開始會有一個概念:「物體恆定」,意思是:他看得見的東西,他就認為是存在;他看不見的東西,他則認為不存在。所以這個時候的小朋友,看不見媽媽會開始慌張會哭,分離焦慮就在這個時期會出現。這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過程,等他慢慢知道「時間」的概念,他就會了解:媽媽等一下就會回來的意思了,就不會哭的呼天搶地

盯著手是發呆嗎?盯著手看或者玩自己的手指,是開始寶寶有存在感,開始認識自己的存在。絕對不是發呆唷!但是如果各位媽媽在忙的不可開交,爸爸卻發呆看自己的手又流口水,那就真的叫做白目又發呆了

斜頸是一個統稱,是一個現象的描述,他並不是一個疾病,頭歪一邊雖然很可愛,但是隱藏著的含義有很多,有可能只是暫時性的肌肉張力不敢去,也可能是頸椎、肌肉的問題或甚至是視力或聽力的問題。代表的可能性很多,建議請專業的醫師評估

拿筆這個議題,不曉得是從什麼時候,在父母界流傳著:「太小拿筆是不好的,對於小肌肉有傷害」,但是這樣的說法其實沒有什麼醫學的根據。在兒童發展學裡面,拿筆是一個很正常的行為。塗鴉、畫直線、畫圓圈,都是重要的評估兒童發展的項目。而手部抓握東西,本來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。盡量不要太早給孩子學習的壓力,這一點,我認同,但是如果這個概念延伸擴展到「拿筆」,這一點我想大家要思考一下了。

有很多老一輩或父母,對於同時學習多種語言會混淆,這方面有點誤會。其實在醫學裡面有一個名詞叫做:code switching 密碼轉換,寶寶的大腦可以分辨在不同的場合要説不同語言,跟不同人,會說不同的語言。大腦也可以分辨的出不同語言的聲調/單字,所代表的不同意義。所以並不需要:學好國語普通話,再學廣東話/台語;或者先學好國語,之後再學英文。

發表迴響

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