#抗生素使用對或不對?大家對抗生素又愛又恨,對它有很多疑問:「這個醫生超沒醫德!居然開了抗生素!還第二綫!」同樣反過來,也有人認為:「太誇張了!我兒子燒成這樣,醫生居然沒有開抗生素!?」
抗生素的名字取得不太好,總有種「會把美好的生命破壞」的感覺,應該取名為「抗菌劑」。現在大部分民眾聽到「抗生素」都會抗拒。也有患者無抗生素不歡的,非要有它才覺得有效。
的確大部分的感冒,大多數是病毒所引起,所以不一定需要使用抗生素。除非一些特殊情況。
抗生素的使用是一種學問,抗生素就好比一把劍,在必要的時候出鞘,就可以把病菌殺死、使得患者痊癒。使用得宜,他是一個很好的工具。
抗生素的濫用的確是非常的普遍。在英國,對紅霉素有抗藥性的葡萄球菌有10% ,在亞洲地區的香港,抗藥性卻高達80%,臺灣也不相上下。
但是其實抗生素也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聲名狼藉,有時候遇到支氣管肺炎,肺炎或某些中耳炎、頑固的鼻竇炎、蜂窩性組織炎等,則有使用抗生素的必要。
別因為害怕感染,而濫用抗生素,也不要為了不要用抗生素,而延誤了應有的治療。那麼要如何拿捏固中分寸呢?這就要交給醫師判斷了。可以跟醫師討論:治療方向、抗生素治療的需要性、時間等。 如果醫師建議使用抗生素,但是父母有疑慮的話,可以跟醫師討論停損點:先給孩子一些機會,如果症狀持續或是發展至什麼程度,才真的考慮使用。作為一個折衷方案。
參考資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