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內向」和「害羞」

跟女兒小圈圈一起上學的其中一位小同學,個性屬於內向,跟同學媽媽聊天時, 發現媽媽常會表達對於孩子這樣的特質很在意。  大部分人容易將「內向」和「害羞」混淆,其實內向者只是不需要那麼多外在刺激,但害羞者卻是害怕自己會被討厭,對外在評價很焦慮。

  內向者的大腦前額葉活動(血流量)比較高。大腦前額葉負責思考計畫,內向者的專注、反思、規劃能力,比外向者高一些。儘管外界紛擾,內向者仍能冷靜的去看事情,反而更可以看清本質。

  建議家長用多元眼光看小孩的天生特質,內向並不是一個需要被消滅的壞個性,如此一來如果消滅不掉、會加深「我不好」的想法。可以改用更多接納跟覺察,並且多鼓勵內向小孩找到自己的興趣,內在動機強、便能讓偏保守的內向小孩踏出舒適圈,勇於向外探索。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,父母可以多給孩子信心。

發表迴響

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